按照行业理解,智能电网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在多位电力业内人士看来,电煤改革应配套一整套方案同时进行,如果电价以及运力两大问题不同时改革,煤电矛盾可能会更加激化。部分铁路部门的附属企业,在电煤运输过程中坐地起价,并以点车费等名目额外收费,对发电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甚至高出了煤价上涨幅度。
根据过往经验,每签一笔重点电煤合同,就意味着每吨少赚几百元的利润。目前,国家发改委不仅计划出台电煤价格并轨政策,全面放开煤炭价格,而且也不打算再像往年一样出台煤炭订货以及价格指导政策,同时从2013年起取消传统煤炭订货会。无奈近几年煤炭价格高企,如果发改委不出手协调,甚至可能危及电力供应。中电联人士坦承,上述两点诉求实际上是电力企业的集体主张,只是由中电联代表发布。中电联指出,电煤价格并轨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应首先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电煤价格并轨。
对于完善市场机制,中电联重点提出了两点诉求:一是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取消燃煤电厂自行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政策,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多年来,紧张的运力带来了无限的寻租空间。此外,国家不再规定哪些是重点行业和重点保障领域。
电煤谈判僵持不下,政府制定指导价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也束缚了煤炭市场化改革。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认为,煤价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可以传导给中下游,倒逼铁路机制进行改革,进一步降低铁路流通费用。大唐燃料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员对新金融记者表达了电厂的担忧:万一市场价格涨上去,没有国家限价我们就等于没了靠山,而煤电联动机制也很少能真正发挥作用,上网电价不能放开,到时候电厂亏损面会进一步扩大。针对市场煤和重点煤价差较大的省份,例如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等,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特别的提法,可能会适度上调供热电厂的上网电价,如果煤价上涨过快,避免让电厂损失过大。
在衔接总量上,指导文件初步明确,煤炭供应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取得的生产许可能力,同时参考近年来铁路实际发运情况,来确定明年与用户企业进行衔接订货的总数。上述知情人士称,目前已经明确下来的内容是:2013年产运需衔接将取消重点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且不再下达年度的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方案。
上述山西煤炭厅官员表示。对此,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秘书长董跃鹰认为,从流通环节上看,运力理应配置给资源方,因为请车计划主要是煤矿负责去做的。参加恳谈会的业内人士说,当时有很多企业签订了供需框架协议,在电煤用量上基本可以确定,但是在价格方面煤电双方还难以谈拢。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地区这样实践了,比如煤炭巨头神华和中煤,其煤炭定价就起到了风向标作用,其他企业跟风行动
除此之外,国家电网公司依托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在苏沪杭等地同步实施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换电站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研发团队承担或参与多项物联网相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咨询等项目,包括:201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业务环境下物联网海量信息能力平台架构、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国家发改委重大咨询项目十二五物联网战略发展规划智能电网课题等。八、智能决策分析平台:构建全公司统一的智能决策分析平台,实现智能电网和经营管理各类信息可观察能、可判断、可预测的决策分析能力;增强决策分析的可视化、互动化,支撑智能电网建设。作为智能电网的技术支撑,物联网的发展对智能电网起到重要作用。
七、故障抢修管理(TCM)系统:发挥信息化对智能电网变、配、用、调度环节的综合支持作用,为提高故障抢修过程工作效率和各种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海量历史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各环节运行和监测中产生的海量历史实时数据的存储、集中、整合、共享和分析,同时对外提供标准统一的访问服务,为智能电网各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据统计,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未来年均智能化投资额也将达到350亿元/年。物联网技术倾力智能电网建设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探讨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技术。
依据国家电网的规划,2011至2015年将进入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个庞大的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给国内外同行业者带来数万亿的市场机遇。八大技术支撑智能电网发展一、安全接入平台:解决智能电网中各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物资、应急指挥、移动办公的安全接入需求,建立多渠道互动访问入口,提升信息双向交互的安全防护能力,为智能电网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高效实时信息采集,提高电能计量自动化程度,全面支持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及全费控业务的开展,为营销自动化及智能用电增值服务奠定基础。同时安排了两批共74个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已经建成110千伏至750千伏智能变电站65座。六、95598互动服务网站:建设统一的95598互动服务网站,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渠道,满足客户多样化、互动化服务需求。为电力客户提供灵活定制、多种选择、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方面,已完成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研发,并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27个省公司统一部署,实现了输电线路3800余点位以及6200余所变电站状态监测信息接入。五、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提供客服、计费、清分、资产、配送等业务支撑,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应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有效支撑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
三、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通过运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广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智能电网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评估预测,支撑设备状态检修,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管理研发团队承担或参与多项物联网相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咨询等项目,包括:201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业务环境下物联网海量信息能力平台架构、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验证;国家发改委重大咨询项目十二五物联网战略发展规划智能电网课题等。
六、95598互动服务网站:建设统一的95598互动服务网站,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渠道,满足客户多样化、互动化服务需求。据统计,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未来年均智能化投资额也将达到350亿元/年。
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高效实时信息采集,提高电能计量自动化程度,全面支持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及全费控业务的开展,为营销自动化及智能用电增值服务奠定基础。同时安排了两批共74个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已经建成110千伏至750千伏智能变电站65座。物联网技术倾力智能电网建设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探讨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技术支撑,物联网的发展对智能电网起到重要作用。
二、海量历史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各环节运行和监测中产生的海量历史实时数据的存储、集中、整合、共享和分析,同时对外提供标准统一的访问服务,为智能电网各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电力客户提供灵活定制、多种选择、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方面,已完成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研发,并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27个省公司统一部署,实现了输电线路3800余点位以及6200余所变电站状态监测信息接入。除此之外,国家电网公司依托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在苏沪杭等地同步实施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充换电站网络服务管理系统建设。
三、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通过运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广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智能电网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评估预测,支撑设备状态检修,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管理。七、故障抢修管理(TCM)系统:发挥信息化对智能电网变、配、用、调度环节的综合支持作用,为提高故障抢修过程工作效率和各种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
五、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提供客服、计费、清分、资产、配送等业务支撑,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应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有效支撑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八大技术支撑智能电网发展一、安全接入平台:解决智能电网中各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物资、应急指挥、移动办公的安全接入需求,建立多渠道互动访问入口,提升信息双向交互的安全防护能力,为智能电网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依据国家电网的规划,2011至2015年将进入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个庞大的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给国内外同行业者带来数万亿的市场机遇。八、智能决策分析平台:构建全公司统一的智能决策分析平台,实现智能电网和经营管理各类信息可观察能、可判断、可预测的决策分析能力;增强决策分析的可视化、互动化,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今年7月份以来,由于全国煤炭市场的持续疲弱,煤炭行业价跌量减,持续下行,致使产煤大省山西的煤炭增值税连续4个月出现20%以上的深度下滑。这虽然是该省煤炭行业增值税连续第4个月出现大幅下滑,但其已是连续2个月收入降幅明显收窄。
近期以来,煤炭价格虽出现止跌趋稳迹象,但受宏观经济放缓、进口煤炭增多影响,市场需求依然不足,煤炭企业增值税普遍下降。对此,山西省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省各级国税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及时了解经济运行动态,随时掌握煤炭经济税源动态,抓住煤炭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充分利用有关涉税信息,落实有效措施,积极挖潜增收,全力以赴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10月份山西省重点监控的1135户煤炭企业中,687户入库增值税出现负增长,占监控总户数的60.5%。到今年9月份,山西省煤炭产量有所回升,数据显示,9月份山西省原煤产量7466万吨,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8.05%,扭转了7、8月份全省煤炭产量同比、环比双下降的不利局面。
顶: 61945踩: 4896
评论专区